在公共場合要表現(xiàn)平靜,不要大聲說話,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場所參與他人的爭吵;不要在街上亂撿東西,以防被敲詐;不要在黑市上換匯;如警察檢查您的護照等證件,應先請他出示證件,記下他的警牌號、警車號;交罰款時不要當街交給警察,而要憑罰款單交到銀行等指定地點。(8月21日中國新聞網――外交部:公民在國外公共場合要平靜,勿大聲說話)
似乎,外交部發(fā)布的《中國領事保護和協(xié)助指南(2007年版)》跟許多人沒多大關系,因為,不少人想出國沒條件出國;不過,這也很難說,三十年前,誰能料想到今天的交通、通訊這么發(fā)達?說不定哪一天,冷不防,你、我、他,出國的機會來了。
外交部提醒國人出國講文明,當然很有必要。不過。無論是現(xiàn)在有機會,還是將來有機會,筆者以為,“文明出國”先得“文明出門”。
“冰凍三尺,非一日這寒”。千百年來,我們這個泱泱大國,無論是“村民”還是“市民”,一些人身上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不良習慣。有的,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三個婆娘一房”;有的公共場所亂扔垃圾、亂吐痰;有的,亂闖紅燈,行人走在汽車的路中央;有的,在旅游景點或公共場所亂涂亂畫;有的......,這些陋習,一時半會兒真是難以“改邪歸正”。當然,難改也得慢慢地改。全國各地有“文明委”并下設“文明辦”,當今,我們的國家,物質文明在進步,政治文明在進步,同樣,精神文明也是要進步。這“精神文明在進步”,很重要的一個“落腳點”,就是“出門講文明”。
《中國領事保護和協(xié)助指南(2007年版)》,只有指導性,不具有強制性?!俺鰢v文明”急不得,要有個過程;反觀之,漸漸地,我們的國人大家都“出門講文明”了,自然而然,也就會“出國講文明”了。
當然,“出門講文明”,有的時候,還不僅僅是出行者個人的事,社會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各地的人民政府更要作出相應的努力。譬如,不亂扔垃圾,你得要有果皮箱;不隨地大小便,你得要有公共廁所,如此等等。一言以蔽之,“文明出門”不僅僅是口號,更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