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學外語最好的方法就是"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其實就是一個"敢"字 -- 要敢說敢寫。毛澤東說過"要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從而提高戰(zhàn)爭藝術(shù)",這句話里面的辨證原理應(yīng)該用到我們的學習中來,也就是說,要在使用英文中學習英文從而提高英文藝術(shù)。
這話有一定道理。中國學子們來美前不少人已經(jīng)是語法高手或詞匯活字典,他們背下了美國學生不曾背過的語法條例,記住了美國人也感生疏的英文詞匯,考出了讓美國人感覺有作弊嫌疑的TOEFL/GRE高分??墒?,一開口一下筆,出來的怎么就不是英文那么回事!
來美前的努力和"成就"以及來美后的困惑與掙扎,我和大家一樣也曾經(jīng)歷過。出國前的"懼動"自不必多說,因為我們說不了英語可以說漢語。來美國后,如果周圍生活學習圈內(nèi)同胞不多,英語就成唯一交流手段,許多事情就逼著你當一回"妹妹",大膽地往前走。我剛到美國時的經(jīng)歷,許多雖已成過眼煙云,有些卻時常在記憶中浮現(xiàn),在這兒與大家分享一些,也許對受困于外文學習的人有所啟發(fā)。
那時來美的中國學生,因經(jīng)濟上窘迫,去中國餐館打工賺錢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我所在的小城,中國人少但兩家中國餐館品味較高,生意也好能夠賺到錢。盡管是初來乍到,但我自認自己的英文能夠?qū)Ω吨胁宛^的工作,沒想到我這自我感覺嚴重脫離現(xiàn)實。去上班后發(fā)現(xiàn),這美國的中餐館遠非我們想象中的中餐館。這里是糖不甜鹽不咸,吃飯先喝湯飯后有甜點。更可氣的是這兒中國顧客不多,上班都得說英文,而且是那種在中國不教、翻詞典也不知是什么的英文。我開口時客人不知我所云,人說話時我又不知他所言。跟老美在一起,就像人與猴相處一室,盡管DNA有99%重迭,但一開口都覺得對方是類人猿。
好在臺灣老板同情并善待大陸仔,說新移民來美艱難困苦酸甜苦辣自然是少不了的。他常對我們"魚幫魚來蝦幫蝦",有困難時通常是他幫助我們搞惦客人的要求,唯有一次我算是能夠完全自己應(yīng)對客人的要求: 一位沒在我視線內(nèi)的客人過來揪住我的臂膀問道: "同志,你們這兒有湯面嗎?"
"同志"? 一瞬間我如墜五里云中,極力快速辨別: 這是哪國英語? 我一定是在哪兒學過這句的? 等定睛一看那提問人,是位帶有馬列衣著的中國大媽。一下兒緩過神來,頓時覺得"同志"這一稱呼好親切呀,離開祖國才短短數(shù)月,但"同志"稱呼仿佛已是恍若隔世。這破英文竊據(jù)我大腦,已讓我神經(jīng)質(zhì)地stressful,一聲"同志"正是我當時最需要的anti-depressant。
原來這位大媽從中國剛來不久,來此就餐菜譜看不懂,觀察鄰桌就用的菜肴,哪一個也不合她概念中的中國菜。無奈就揪住了看似面善的我問,心想中國餐館別的沒有總該有湯面吧!還真沒有! 不過在因一聲"同志"油然而生的親情感召下,我也懇請臺灣老板同志給大陸大媽同志做了一碗與"同志"稱呼一樣稀罕的湯面。
這么一家在美國的中餐館就難倒了不會英文的大媽,也難住了學過英文的我們。當時情形還真是一時沒法適應(yīng)這破英語,查字典翻書肯定沒戲,唯一能做的就是現(xiàn)問現(xiàn)學現(xiàn)賣,大膽地應(yīng)用,勇敢地犯錯。舉例說,客人來了先要salad,也就是lettuce(生菜),有時也用spinach(菠菜)。弄lettuce簡單,但生菜上要澆一種醬,英文叫dressing。這dressing種類不少,口味復(fù)雜,剛開始容易讓人犯暈。我現(xiàn)在能想起來的常用種類就有: blue cheese, French dressing, Italian dressing, Ranch dressing, Russian dressing, Thousand Island dressing。老美要salad時候會問What kind of dressings do you have? 等你費勁扒拉把這些名詞學會說了聽懂了問題也能回答了,下個老美要salad時他又改問: What kind of condiments do you have? 這時你又傻了。這狗屁condiments又是什么玩藝兒? 原來,這dressings也叫condiments,你說這英語它煩不煩吶!
中餐館的有些菜肴英文名稱也有些意思。飯菜名稱很多,這兒舉幾個例子: 炒三鮮叫Triple Delight (牛肉雞肉加蝦),Dragon and Phoenix是龍鳳雙鮮--蝦就是龍雞就是鳳,京漿肉絲是Shredded Pork Peking Style,回鍋肉是Double-Cooked Pork,陳皮牛翻成Tangerine Beef,也有叫Orange Beef的(tangerine是桔,orange為柑,但我也不知它倆究竟哪個是陳皮)。寫著Sweat and Sour的都是甜酸類的,有Hunan(湖南)和Sichuan(四川)字樣的都是帶辣的,但美國人十之八九都不知道也不在乎Hunan和Sichuan究竟是什么東西,只要是辣的就行.....。
菜肴的英譯名稱五花八門,有不少菜名是來自廣東話,比如在美國家喻戶曉的MooGooGaiPan就是老廣的蘑菇雞片;另一個同樣有名的是四川的麻婆豆腐,譯名就叫MapoTofu。現(xiàn)在網(wǎng)上對國內(nèi)的中國菜肴如何翻譯成英文常有爭論,其實看一下在美國的中國菜是如何命名的也許能得到啟發(fā)。國內(nèi)有人把童子雞英譯成chicken without sex experience,把干紅葡萄酒說成是Fu... Red Wine。但愿這些只是笑話,要不這翻譯一是太缺乏想象二是太過"直面真理"。菜的內(nèi)容和烹制方式?jīng)]必要告訴老外太多,好心寫多了他們也不懂甚至還會把人嚇跑。你說這MooGooGaiPan和MapoTofu老美看了能明白什么,可他吃了喜歡了就記住了。如你非要像Chicken without Sex Experience那樣,把麻婆豆腐翻譯成Tofu by Pimpled Mamamia,人家還敢來吃嗎?
我對中國菜肴是個門外漢,但在這家餐館里也算知道了什么是在美國的中國飯菜。這樣的飯菜我們拒絕承認它是中國菜肴,但老美著實喜歡,有美國朋友訪問北京回美后說,北京什么都好,就是沒有真正的Chinese food,指的就是在美國的中式飯菜。
在餐館里更有學問的是他們的酒水。美國人喜歡喝酒,酒的種類繁多,也十分講究。各種Whiskey和Brandy的具體名稱就夠?qū)W一陣的,單就Johnny Walker就有紅藍黑三種,Bourbon也比較流行。雞尾酒和墨西哥花酒的名稱那更是對你詞匯記憶的一種考驗。老美酒量也大,有人喜歡Double Martini on the Rocks (with or without Olives),烈性酒還有Vodka等,但更多人喜歡墨西哥花酒Margarita (用墨西哥烈酒Tequila作成)和西班牙的花酒Pina Colada。
有些酒名讓人看著都說不出口,比如Sex on the Beach??吹竭@個你千萬別想太多,它只是一種花酒,由Vodka, Cranberry Juice, Orange Juice, Pineapple Juice等調(diào)制而成,不過你要借酒勁想那美事,多喝幾杯也不妨。還有Zombie,中文譯名是"僵尸",它也是一種花酒,用Creme de Almond, Rum, Vodka Overproof (151 proof) rum, Triple Sec, Orange Juice, Sour Mix等調(diào)制,可能是酒性烈,人喝完后,走路像僵尸,故命名Zombie。Iguana (蜥蜴)也是酒名,成分是Melon liqueur, White tequila, Sour Mix等,大概也是因為酒性和蜥蜴毒一樣烈所以得名。記得當時這些酒名、調(diào)酒"技術(shù)"和上酒規(guī)矩還著實讓人費了不少腦子。菜單上的菜名記不住還能編個號碼記,可酒單就沒準兒了,點酒一般是隨客人意,加什么不加什么,用量多少,聽不懂就沒輒了。好在老板幫忙加個人用心,沒多久大家也能對付了。
葡萄酒種類更是不少,Burgundy, Rose和Zinfandel較為大眾,價格也相對便宜。有一種法國白葡萄酒挺有意思,它的名字叫WanFu ,酒瓶上還印有中文字"萬福",但確實是在法國釀制,在美國加州裝瓶。我當時戲稱它是International Alcohol: 中國的名、美國的瓶、法國的酒。老美很喜歡喝它,不過法國人說這酒在法國沒聽說過,大概是法國好酒太多了,這酒排不上。因為名字叫萬福,老美常誤認它是中國酒,我們更正說,中國不做也不喝這樣的葡萄酒,中國有茅臺。美國的餐館不賣茅臺,但有一種花酒,叫maitai,用light rum, creme de almond, triple sec, sweet and sour mix, pineapple juice and dark rum調(diào)成。這酒名的拼寫和讀音近似茅臺(maotai),剛來美的同胞要小心,別看到maitai就當maotai猛點。在美國餐館你點酒后一般不能退,尤其是花酒,調(diào)制后是無法退回瓶內(nèi)的。
飯店的酒水是money maker,美國客人吃晚餐一般也喜歡點酒。我們更是愿意客人點酒,喝酒的小費好,而且愿意和你說話。當時中美之間開始交流不久,中國還屬于弱"小"國家,美國人對中國充滿好奇,對中國人友好、富有同情心,看見中國人像看見熊貓似的,愿意和我們接近跟我們聊天(這與現(xiàn)在的中美感情大不相同)??腿藗兘o我們熱情介紹美國的民主社會,也對中國的經(jīng)濟開放感興趣。來這兒客人的有聯(lián)邦和地方官員,本地學校的學生教授,當?shù)氐膭诠ず途?,來自外地甚至外國的旅游者?
大到美國的政治選舉、經(jīng)濟政策,社會福利,中國的六四,中美貿(mào)易,蘇聯(lián)的解體,各類時事新聞,小到汽車、房子、孩子、家庭、婚姻、宗教、工作、個人愛好等等都可以是我們的交談議題。當時還真有點"向往"上班,去和各色人等聊天。在那一年左右的時間里,聊天讓我長了見識,學到了很多關(guān)于美國社會的實用知識。尤其是英文的表達能力有了質(zhì)的提高,積攢了不少美國人常用的詞語和表達,口語語音更是"自然"地歸順美音,還時不時地上演"以假亂真"片段,"掩飾"我的移民本性。這段打工學習的經(jīng)歷讓我受益匪淺,真切的體會是,提高外語捷徑在于用。
本篇的標題提示了這是關(guān)于學外語的趣談,而不僅僅是關(guān)于學英語。所以我們還得說一點英語以外的事情。是的,這種"外語捷徑"我們當時不僅用在英文上,還用在西班牙語上。這家小小的餐館當時還是tri-lingual,工作語言有三種: 英語漢語和西班牙語。那時候大多數(shù)中餐館,廚房用許多來自南美講西班牙語的"苦力",他們年輕力壯,其中不少是短期的非法移民,所以薪水要求不高,中餐館樂意用他們,"蔑"稱他們?yōu)槔夏?墨西哥 -- 其實他們來自不同的中南海國家,不僅僅是墨西哥)。西班牙語是美國人的第一外語,多數(shù)客人都會講上幾句,為了逗樂也為方便溝通,我們也學起了西班牙語:
Buenos Dias= 你好 / 早晨好;
Buenas Tardes = 下午好;
Buenas Noches = 晚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