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 >> 威久動態(tài) >> 正文

棄學新生或近百萬留學成主流

http://m.11903.cn 發(fā)表于:10-10-29 11:16:35 瀏覽: 10429 來源:

武漢大學作為曾居“中國一流大學排行榜”第6位的著名高校,63名新生棄學“群”的出現(xiàn),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信號,解剖和研究這63個不同個體組成的群體樣本,對現(xiàn)行高考體制以及大學教育模式進行反思,都將具有重要意義。

63名武大棄學新生的紅色信號。這是一個讓人多少有點震動的信號。

來自武漢大學的核心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該校今年錄取的2010級本科新生中,63人并未如期出現(xiàn)在武大校園。

至今仍對當年沒能考進武大而耿耿于懷的資深媒體人劉少琥先生說:“能考進這樣一所知名學校而不去報到,一定不是武大出了問題,而是學生對自己前途的整個評價體系發(fā)生了問題?!?/FONT>

武漢大學對這些沒有來校報到的學生作的回訪結(jié)果,與劉少琥的這一說法,形成了一種印證關(guān)系。

在詢問為什么不來校報到的原因時,除9人因聯(lián)系方式變更沒有聯(lián)系上,無法得到確切的回答外,其余54人中,有14人是因為出國留學,有10人表示專業(yè)不如意選擇復(fù)讀,剩下的棄學者則拒絕說明原因。

針對此情況,武漢大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罕見地對棄學新生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回訪,并對這一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了探析。

武漢大學的探析結(jié)果顯示, 從棄學學生的專業(yè)分布來看,醫(yī)學院護理專業(yè)10人,國際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yè)10人,動力與機械學院材料專業(yè)6人,哲學學院6人,外語、新聞、信息管理、歷史、數(shù)學、物理、電信等專業(yè)也有個別學生。

名校名專業(yè),再加上較高的就業(yè)率,為什么還會有這么多學生棄學呢?接下來的回訪結(jié)果部分回答了這個問題。在軟件學院未到的10人中,有4人為第二志愿學生,因為已找到工作而選擇放棄;有3人決定出國,1人因病不能到校,還有2人未說明原因。動力與機械學院的6人中有3人明確出國,哲學學院6人中也有2人表示出國學習。護理專業(yè)未報到的學生全部是武大后來征集志愿錄取的。”“部分貧困學生可能會選擇放棄費用較高的名校而選擇能提供更多學費優(yōu)待的二三類學校,更有甚者,可能會選擇有就業(yè)保障的訂單式教育的高職、中職學校就讀?!?/FONT>

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實力家庭所青睞的到國外留學的取向,也成為高校新生棄學的一個主流群體。

從低到高的棄學路徑圖

武漢大學當然不是新生棄學的孤例。更為震撼的消息接踵而至。2010年7月10日,武漢大學所在地的湖北省教育廳有關(guān)負責人在一個公開場合透露,“去年湖北有3.5萬人被高校錄取了,但沒有去報到?!比绻麑⒂^察窗口擴大至全國,按人口和土地面積均為中等省份的湖北公開透露的上述數(shù)字推算下來,全國棄學新生接近100萬人。事實上,高校新生棄學現(xiàn)象,并非這兩年才出現(xiàn)。所不同的是,多年前出現(xiàn)的棄學者,放棄就讀的對象,大多為高職類院校,以及極少量的二、三本類學校。將名校視若敝屣,是近兩年的事情。

記者查閱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早在2002年的10月18日,《中國青年報》就注意到了湖南2萬大學生沒有到校報到的事實。這些高校主要集中在民辦、高職等類院校群體。

越來越多的高考新生,對高校挑剔起來。來自教育部的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2004年,全國各高校發(fā)放的錄取通知書共428萬張,但最后報到的只有382萬人,有46萬人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選擇了放棄。

 

】【打印】 【返回
在線答疑
在線客服
在線客服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