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察接觸過不少留學生。他們對留學基本上都有過審慎的思考。雖然其中的大多數都把留學看作一種投資,卻因為投資回報計算方法和價值取向的差別而行為迥異。下面將按觀察結果把人分類,提出四種投資回報與價值分析方法:
第一種:成本收回期
所有的投資都有風險。成本回收期是決定投資風險的重要因素。這是一群對潛在的風險高度警覺的人。這種人往往會為能否和何時收回投資而困擾。他們考慮問題的焦點在于投資安全性和成本回收期。
幾乎所有的發(fā)達國家都經歷過衰退。這一代中國留學生只經歷過繁榮,從未經歷過衰退。但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直線向上發(fā)展,中國也不例外。一旦不景氣發(fā)生,失業(yè)率上升,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將很難找到工作。而且按照國外經驗,大學生找工還不如技術工人。海歸雖具有一定自身優(yōu)勢但未必明顯。
任何過熱都是風險的積累。留學過熱同樣是留學風險的積累。比如說,澳洲的IT業(yè)目前正面臨著過熱后可怕的冷寂。眾多聰明,年輕,有創(chuàng)造力的頭腦正在荒廢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估計再等上個2、3年,即使IT業(yè)復蘇了。他們的專業(yè)知識也已經徹底荒廢了。
這種人對“賠”更加敏感也更加厭惡。他們喜歡把賠字掛在嘴邊。比如說,雖不一定打算拿PR,但如果他們打算拿,他們往往會說“如果只留學的話太賠了。”這種人通常會更關注起薪點,在當前的市場上該專業(yè)是否容易找到工作?他們通常會近乎苛刻的控制成本,把留學成本控制當作他們日常生活的中心工作之一,甚至不亞于學習。
他們只相信實實在在的容易衡量的金融資本,而不信虛幻的難以估量的人力資本。他們的觀點往往是學制越短越好,學費太高浪費。即使嘴上說,一定要煉真金,心里卻總在盤算,要是鍍金可以省不少錢啊。
第二種:利潤最大化
這種人是真正的投資者。他們著眼于整個人生的最大利潤回報。對這種人來說,內部回報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比成本回收期(Payback)更重要。收益額(Profit) 比內部回報率 (IRR) 更重要。在這種人看來,在邊際收益率等于零以前減少投資就是機會損失。
他們往往并不是一開始就把投資額確定在一個限額以內,而是根據邊際融資成本,和邊際收益作出靈活的安排。他們同樣會精打細算,但是對于潛在的機會更勇于投資。所以他們可能不希望省去讀語言的過程,而且傾向讀名牌大學。
他們通常對未來的長期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通常不會被賠不賠所困擾。這種人很有耐心,往往不急于收回成本,往往認為收回成本只是早晚的問題。這種人也會看起薪點,但決不會為起薪所動,他們更關心的是10年、20年以后的長期收入問題。
他們既相信金融資本,也相信人力資本。當他們認為金融資本被高估(人力資本被低估)的情況下。他們會設法把更多的金融資本轉化成人力資本;反之,他們將盡量用人力資本轉換金融資本。
第三種:實現人生目標
通常來說,這些人留學是為了獲得更大成功。為了在自己的領域里變得更優(yōu)秀,他們只看所得,不惜代價。比如他們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他們只在乎這一目標是否實現,重要的不是通過花2萬實現的還是花20萬實現的,哪種的結果更好些,那種就是更成功,說好英語就是成功。
這是一種積極追求成功的人。但他們有很多的成功尺度,通常并不只是金錢。即使借用金錢作尺度,比如:“有一天,我也要坐到百萬年薪的位置?!敝?,對他們來說那個位置比金錢更重要,即使只坐一天他們也滿足了。他們的座右銘是“寧可錯殺一千(金錢)不可放過一個(機會)”。他們通常敢于追求自己的夢想,敢于選擇一些難讀的專業(yè)和當前就業(yè)有困難的專業(yè)。
首先,人們真正比拼的就是產出的結果,而不是為了這個結果投入了多少。比如考試只比較你學到了多少,不管你是否投入了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只要你的成績高你就是成功。如果你的目標是在考試中取得更好成績,你完全可以投入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聲稱自己學習不努力只是可笑的托辭。
第二,只計算金錢的回報是愚蠢的。即使留學不能給他們帶來經濟的優(yōu)勢他們也要留學,他們看中留學是否有利于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經分析留學對你達到你的某個目標有幫助,那么為了成功你應該去留學。比如,他們更加看中的不是薪水是不是漲了,而是職位是不是升了。舉個例子,假設總裁和打字員掙同等的收入,你愿意作哪一個?比如說,你的目標是權,即使留學是你虧了點錢,只要有利于你攫取權力,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第四種:體驗追求
在一些人看來去留學就好像獎勵自己一次大餐,或一次旅行。他們認為留學過程本身就是價值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足夠的回報。這類人把留學看作消費而非投資。但他們仍然承認留學的價值,計算留學的價值,并且用價值與價格作比較。只有價值大于價格他們才消費。
為了一道菜的口味備齊所有原料,再花上1小時的時間制作值得嗎?有人認為,吃飯營養(yǎng)夠了就Ok了,為了美味的“奮斗”不值得。而在好食者看來為獲美味多花的銀子,多花的功夫是最值得的,甚至做都是很幸福的事。
擠硬座火車,住最便宜的旅館,累到兩腿酸痛,登上泰山,值得嗎?有人認為這是花著錢,挨著累,受著罪,所以根本不會去,或者回來之后大呼上當。然而對于好游者來說,即使有人告訴他,泰山其實沒什么好看的,他/她也仍然會欣然前往,并且慶幸自己的體驗,認為很值。
留學的過程就好像登山,一樣的僥有趣味,而且沒有身體的疲憊就難以盡享登山之樂,沒有意志的考驗就沒有征服的喜悅。價格是容易估計的,而價值是難以估計的。對熱衷留學體驗的人來說,這種體驗將是難以抗拒的誘惑。
在他/她們看來,人生就是對于體驗的追求。不管追求的是什么,最終不過是一種體驗。追求金錢或成功不過是體驗。因為人人都會死去,而且不會帶走一分錢。追求幸福不過是體驗。所以,期待幸福的體驗本身應該是幸福的,追求幸福的過程應該是幸福的,如果你現在不幸福你就永遠也不會幸福了。你嘗過留學的滋味嗎?你體會過留學的感覺嗎?如果有人為美味而食,有人為旅游而旅游,為什么不可以為留學而留學呢?
總結
實際上,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是上述四類人的混合。只是偏向某類多些某類少些而已。說前兩種人留學是金錢驅動,后兩種人留學是人生追求驅動只是程度問題。大概是物以類聚的原因吧,這四類人往往形成各自的圈子。接觸圈內的人多了有時會以為自己的圈子就是主流。更極端的想法是,只有主流是正確的,所以非主流應該向主流靠近。
僅提出四類想法估計無法涵蓋眾多個性十足的留學生們。提出一些爭論,不在于爭論出哪一種才是正確的,而在于提供些變換角度思考的機會。當你理解了一種行為背后的價值分析也許就更容易認可該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