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一體化、資訊化沖擊,瑞士教育火速趕上時代步伐展開國際化改革。改革是否行之有效?在瑞士的中國家庭應(yīng)該怎樣在教育中使孩子充分體驗中西文化,更好地立足于未來社會?
swissinfo記者有幸在一次教育交流會議中就以上問題采訪了瑞士資深教育專家艾哈德博士。
皮特?阿萊克斯?艾哈德(Peter Alex Ehrhard)博士是瑞士和歐洲的資深教育家,2001年獲教育界最高榮譽勛章。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令他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并且在2002年創(chuàng)辦了促進中瑞教育交流的PERIPLUS國際培訓顧問公司。
swissinfo:瑞士目前的教育改革主要在哪些方面展開?
Dr.Ehrhard:我主要談?wù)勊膫方面:
1.全方位多媒體教學
小學開始引入IT教學,學生上網(wǎng)進行資料搜尋分析,小學之間建立數(shù)據(jù)資料共享系統(tǒng)。
在中學,教師布置專題作業(yè),學生可以上網(wǎng)與外國伙伴學校的同學一起完成。高中學生通過多媒體軟件自學某些課程,這也為將來大學獨立學習的轉(zhuǎn)變提供了適應(yīng)期。
2.與世界接軌的學習模式
小學生通過更多游戲和參觀,了解、認識世界各地的語言、藝術(shù)和文化習俗。中學階段加強與不同區(qū)域的外國伙伴學;咏涣,包括交換生、雙方探訪、參與相同的文化工程等,以習慣在國際環(huán)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學習和工作。
3.宗教課
各州依然獨立處理宗教課問題。我贊成小學保留宗教課,但必須改變單一的基督教內(nèi)容,應(yīng)該加入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和種族來源的介紹,讓孩子從小認識世界的多元化,培養(yǎng)寬容的、懂得接納文化差異的性格。
4.英語課
最新的HARMOS協(xié)議里已有決定,各州未能就小學三年級設(shè)置英語課達成共識。我個人覺得很遺憾。英語的詞匯語法兼?zhèn)涞抡Z和法語的特點,但入門比其余兩者更容易,對于兒童作為第一外語學習很有益處。而且統(tǒng)一英語課的標準更有利于兒童的發(fā)展。試想如果孩子從索洛圖恩州(Solothurn)轉(zhuǎn)學到蘇黎世州(Zürich),他就可能浪費了2 年學習法語的時間并且對英語無所適從。
人才
swissinfo:未來社會需要怎樣的新型人才?
Dr. Ehrhard:國際化人才,知識方面多元化、跨專業(yè)、跨領(lǐng)域;技能方面精于實踐創(chuàng)新、善于溝通合作、靈活應(yīng)變和運用媒體資源;品格方面謙虛寬容、無懼新環(huán)境新挑戰(zhàn)、隨時準備更新固有知識。
這是什么? HarmoS教育協(xié)議 swissinfo:為什么瑞士教育很適合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
Dr.Ehrhard:瑞士的學生至少通曉二、三門外語,他們在各種國際機構(gòu)實習機會較多。政府高度重視職業(yè)培訓和終生培訓,從各方面保證教學質(zhì)量;例如學校使用最新的儀器和多媒體教程,教師必須定期接受再培訓。
swissinfo:來自中國的人才有哪些優(yōu)點與不足?
Dr.Ehrhard:首先是中文優(yōu)勢,其次在記憶、合作、自控能力方面很優(yōu)秀,接受西方教育的學生根本無法比擬。不足是實踐中欠缺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應(yīng)變能力。例如某些旅游學校的學生,他們能在外國游客面前流利地背誦所有英文資料,但當游客提出資料以外的問題時,卻不知所措。
瑞士教育專家艾哈德博士 (chen xing 提供)給在瑞士的中國家庭的建議
swissinfo:中文教育有利于孩子學習嗎?
Dr.Ehrhard:比起知識,健全人格更是通向成功和幸福的保證。家庭教育對品格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我認為世界上每個父母都應(yīng)該使用母語與孩子溝通。用任何一種非母語進行家庭教育都是低效率甚至膚淺的,只有母語才能準確微妙地傳達感情,才能真誠地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一些中瑞結(jié)合的家庭,為了方便父母間的溝通而選用英語作為教育語言,我覺得很遺憾。中文博大精深,是學習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除非孩子從小在生活中有學習和練習的機會,否則日后很難正確使用中文;運用母語的表達溝通能力和運用外語的能力同樣重要!我建議讓孩子從小學習常用漢字的書寫(約三千字),對于將來,這是一筆很寶貴的財富。
swissinfo:如果父母雙方都是中國人,怎樣讓孩子更好地學習西方文化和融入瑞士社會?
Dr.Ehrhard:首先父母本人要以身作則,保持好奇、寬容、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融入瑞士社會。放下某些與西方思想沒有任何交集的例如“面子文化”的包袱,拋開對西方文化的成見;從各種途徑認識瑞士的歷史和傳統(tǒng),嘗試從西方的思想角度理解瑞士人的行為,以符合瑞士社會習慣的方式進行活動。
當人們對中國文化習俗表現(xiàn)不理解的時候請耐心解釋,不要輕易放棄溝通的機會;在家庭以外盡量以瑞士通用語言與本地人溝通。除了華人團體的活動,也積極參與瑞士本地人組織的文化活動;最大限度地幫孩子建立瑞士人的交際圈,讓孩子在學校以外參加更多興趣俱樂部。這樣,從孩子到父母本人都會在瑞士的日常生活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
swissinfo:西式教育重視實用、自我喜好及個人發(fā)展。中式教育看重功名,父母意愿及家族傳承。這兩種模式各自利弊在哪里?生活在瑞士的中國家庭應(yīng)該怎樣取得平衡?
Dr.Ehrhard:在我看來,“弊”是過分(excès)和極端(extrême)的同義詞,太自由或太拘謹都是“弊”。
1968年法國“反權(quán)威”教育改革之后,西方教育比以往更強調(diào)自由,學生享有很大自主權(quán),但是在品格教育上卻種下惡果:自我主義的惡性膨脹大大減低了合作與溝通的能力,某些年輕人錯誤認為自由就是沒有界限,什么都可以做,F(xiàn)今瑞士社會存在比以往嚴重的青少年毒品、暴力等問題,教育應(yīng)該負部分的責任。
我非常欣賞中國文化里尊重長輩、謙虛自持、勤勉不息等傳統(tǒng)。在瑞士的中國家庭應(yīng)該把這些價值觀始終貫徹在家庭教育當中;同時,不能把教育的目光單單放在將來的“錢途”上面。
應(yīng)該讓孩子在適當?shù)膶W習壓力下自由、全面地發(fā)展,讓他們充分從瑞士教育里獲得獨立思考和應(yīng)變創(chuàng)新的能力。我很同意一個說法:精通中西語言、兼?zhèn)湮鞣嚼硇院蜄|方美德、懂得運用西方科技和東方哲學的人,就是未來社會最需要的近乎完美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