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1985年底,我走出國門,漂洋過海,像連根拔起的花木,思根之情油然而生。抵達美國后,住在芝加哥,目視異國之人,耳聽異國之語,放眼異國民俗風情,倍增飄然失根之感。
克服漂浮感覺的第一個著陸點,就是飲食文化。家中三餐,雖中西合璧,卻以中餐為主。真是“關(guān)起門來還像在祖國一樣”。由家庭飲食文化,擴及華人餐館的飲食文化;由飲食文化,漸及節(jié)俗文化、藝術(shù)文化、圖書文化、建筑文化、園林文化、哲學文化……我從居住的芝加哥,到美國的東南西北,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拉斯維加斯、夏威夷……,以至加拿大、英國、荷蘭、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日本……每到一處,驚異發(fā)現(xiàn),處處中國人群,處處中華文化。前人,今人,都有意無意地在異國他鄉(xiāng)保持著、移植著、播揚著中華文化。炎黃情,華夏志,民族魂,抽象的文化根,體現(xiàn)在具體的不同形態(tài)的文化形式之中。
異國留“根”辦法多
異國他鄉(xiāng)尋到的根,其實是多少輩華僑華人給我們留下的根。如何繼往開來代代相傳,更自覺地在異國他鄉(xiāng)把文化根留住呢?
我們這一代人,自幼中華文化之根滲入腦髓,化進血脈,絕大多數(shù)不會失根。兒女一輩中華文化根也許不那么穩(wěn)固,但失根或完全失根也不那么容易。留根,主要是第三代以后的嚴峻課題。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孩子們,8小時以上在校接受西方文化教育,課余電視電影網(wǎng)絡(luò)也是直接的西方文化熏陶,能不能尋到和留住中華文化根呢?這讓很多華裔家庭費盡苦心。飲食習慣、家庭熏陶、節(jié)日活動、中文教育,幾乎成了共同的留根“招數(shù)”。
飲食文化畢竟是最為潛移默化的一環(huán)。我那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大外孫子德華,自幼在家吃中餐長大。跟父母出外游玩,往往漢堡、比薩充饑。3歲時,周末我常駕車帶他外出。開頭一眼看到那個黃色M字大招牌,就嚷著要吃漢堡。帶他到中餐館吃過蝦腸、牛腸、蝦餃、燒賣、芋餃……再經(jīng)過黃色M字大招牌,故意問:“進去嗎?”他搖頭大聲說:“不!蝦腸蝦餃!”上大學住在校園,平日都是西餐。每周自己要吃一兩頓中餐。每個假期回到圣地亞哥,我們還請他去吃蝦餃……北京烤鴨還是他的特愛之一。小外孫宗華是混血兒,從小愛吃婆婆做的餃子。我開玩笑地說:“你是喝媽媽的奶水,吃婆婆的餃子長大的!”
留根,常常與節(jié)日風俗關(guān)系密切。端午,水上龍舟,盤中粽子,屈原故事。中秋,天上月亮,桌上月餅,嫦娥傳說。春節(jié),張燈結(jié)彩,水餃糖果,新年風俗……一年年,一點點,一滴滴,心中生根。德華兒時,我們帶他參加芝加哥湖邊的中秋晚會,特意帶他賞月?;丶衣飞希宦窂钠嚽昂笞笥矣^賞明月。我們給他點染了“追月”和“月追”的情景氣氛。這種月的情懷,從小種在他的心田,是西方孩子所沒有的。如今大學將畢業(yè),假期回校前,買什么營養(yǎng)品、糖果讓他帶去,都連聲“不要”,唯有那盒中秋月餅,他笑瞇瞇接納。
留根,重在語文。漢語能講,中文能寫,是基本。無論大孫子、小孫子,自幼學認字、背詩、念書。無論德華、宗華,3歲就會完整地背誦一些短詩。上周末中文學校,是許多家長幫助孩子留根的重要一環(huán)。西人孩子周末去大玩,許多華人孩子卻被家長“逼”到中文學?!笆茏铩保€要在家復習做功課。德華,從“被迫”到學得津津有味,一直讀到十年級。說實在的,有時看到他艱難地一筆一劃寫漢字,不免心生憐憫。但見到通過歪歪斜斜的一筆一劃,文化根滲透他的心靈時,也無比欣慰。3歲的宗華有時吃剩的或不愛吃的東西就扔在一邊。婆婆教他背唐詩時,特意加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首。還給他講解意思,讓他領(lǐng)悟,讓他珍惜。
文化根,連形,連神,連魂,就這樣細水長流,點點滴滴,幫他們留著。
他鄉(xiāng)扎根志不移
移民海外,像蒲公英,飄散四方,最終還得落地扎根。
筆者所熟悉的一對華人夫婦,在圣地亞哥高科技領(lǐng)域創(chuàng)業(yè)有成。在他們的豪宅里,不但有不少中國工藝品,還有一些中國名人格言哲語。談到創(chuàng)業(yè)成功,談到他們建立的企業(yè)文化,這位先生滔滔不絕地引述了不少中國古代現(xiàn)代名人的語句,近代的孫中山遺教,以至毛澤東的語錄,中國女排的團隊精神。再放眼看看,凡是保持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根的人們,都在各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凡是保持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根的青少年,都在學習上取得超越他人的成績。猶記得十多年前,我拜訪美國工程院院士黎念之博士時他說的一句極為深沉的話語:“要得到與美國人同樣的職位,你一定要比他加倍優(yōu)越、出色?!?
這讓我悟到:真正尋根、留根,還要扎根。如今,移民留學者越來越多,但相對而言,海歸畢竟不是大部分,“落葉歸根”也畢竟是少數(shù),回歸養(yǎng)老雖然漸熱,畢竟還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海外同胞,還要在海外生活、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研究、創(chuàng)造……如果中華優(yōu)秀的文化根,能夠化作自己的靈魂,品格,思維,才智,也必然在新的土壤,新的天空中,化為他們新的謀略,新的行動,新的成果。無數(shù)出色的華人學者、教授、專家、商家、企業(yè)家、工程師、技術(shù)師……不正是把優(yōu)秀中華文化根深扎北美大地而騰飛起來的嗎?
他鄉(xiāng)扎根志不移。中華子孫,“文化之根”將永遠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