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武漢 >> 威久動態(tài) >> 正文

“注水文憑”是“注水高校”下的蛋

http://m.11903.cn 發(fā)表于:10-07-26 11:13:21 瀏覽: 10429 來源:
這是一組看上去很美的數(shù)據,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年來,我國在職攻讀碩士并最終獲得學位的人數(shù)激增,2003年,國家一共授予17023人在職人員碩士學位,2008年達到85196人,5年間增長了4倍。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碩士級人才就增長了4倍。因為,這當中,有不少“注水文憑”。

  何謂“注水文憑”?沒有寒窗苦讀,不具真才實學,替學、替考、替答辯,以錢財而非學識換取的文憑。中青報調查說,一些在職碩士甚至每天花40-50元雇人上課,論文也是一抄了之。

  有人指責“注水文憑”泛濫,是社會“惟文憑是舉”的人才選拔機制所致。的確,當今社會,不少機構、企業(yè)仍然將職務的晉升、職稱的評定、工資的定級與文憑掛鉤,可謂文憑上有“黃金屋”,碩士、博士文憑、尤其是重點大學的文憑,自然是炙手可熱。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有需求,就有市場,就能驅動生產。有一種意見認為,對于“注水文憑”,大學不過是個被動的生產者,是“順勢而為”。

  事實真是如此嗎?大學究竟是“順勢而為”,還是“因勢利導”?是嚴格把關還是濫發(fā)文憑?

  在職研究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知識更新迅速,人們有必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應付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挑戰(zhàn)。

  面對社會需求,大學若是“順勢而為”,必然是根據社會現(xiàn)實發(fā)展需要,認真培養(yǎng),嚴格把關――好比企業(yè)生產產品,質量合格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只有合格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但是,我們很多大學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產品質量,他們更愿意“因勢利導”,迅速將市場需求轉換為生產利潤。人才合格與否,與高校聲名、利益并不直接掛鉤,“利”字當頭,高校對學生數(shù)量的追求自然大過質量。擴招、擴建、提高學費標準,大學校園內,但見碩士、博士帽滿天飛,商業(yè)培訓五花八門,而在職研究生教育不過是其教育產業(yè)化中的一環(huán)。

  “注水文憑”是“注水高校”下的蛋,要杜絕“注水文憑”當從規(guī)范大學教育開始。

  大學不僅是傳授科學知識所在,更是社會之良心。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是因其堅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追求真理與光明,無論社會環(huán)境如何變化,大學當保持自己的學術獨立精神,遠離權力與世俗功利,守住社會道德的底線。在社會“惟文憑是舉”的今天,即便碩士文憑需求量大,大學若能夠堅守自己的操守,嚴格把關,“注水文憑”又如何能有出頭的機會?

】【打印】 【返回
在線答疑
免費電話 在線答疑 威久總部專家熱線:010-68946699
在線客服
在線客服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