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只靠獎學金不足以支付學費:10名學生中有8名必須在學習之余打工,而10名中有9名則依靠父母資助完成學業(yè)。
去年瑞士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BfS)在2萬名大學生中做了的一項有關大學生社會處境的調(diào)查,64%的大學生參加了這項調(diào)查,得出的結果是:在過去幾年中瑞士大學生的社會處境有所下降。
瑞士的大學生們終于有機會摘掉“懶散、無所事事”的壞名聲:瑞士國家教育秘書處的Charles Kleiber對該項調(diào)查的結果進行了總結:“隨著學生人數(shù)年復一年的增長,學生的社會處境也變得越來越窘迫?!甭?lián)邦統(tǒng)計局對過去幾年中瑞士學生的社會狀況做了調(diào)查。
另一個調(diào)查結果顯示,每6名學生中只有1名有機會獲得獎學金。父母的資助平均可以支付學生費用的一半以上。學生打工所得或者以往的儲蓄可支付生活預算的40%,而1973年學生靠打工和積蓄只能支付生活學習費用的17%。獎學金和銀行貸款的金額只能解決學生生活費用的10%。
稅收照舊
一位大學生平均每月花費1650瑞郎。與父母同住的大學生每月需要1300瑞郎生活費,在外居住的大學生則需1900瑞郎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這里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資助孩子上大學的父母并不會因此而得到減稅,而不得不打工支付學費的學生,也必須象其他人一樣繳納同等的稅務。
學業(yè)需要管理
國家教育秘書處指出,這種形勢與大學制度改革之間有可能發(fā)生沖突:“新學業(yè)體制改革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學生必須更加集中精力于他們的學業(yè)。”所以打工幾乎不可能了。
波洛尼亞改革(Bologna-Reform)將歐洲大學教育模式給以統(tǒng)一和強化。每門學科有一定的學分。如果三年之后,學生得到了應得的學分,便可得到學士(Bachelor)學位,再修2年可得到碩士(Master)學位。
機會不再平等
Kleiber注意到:近幾年,必須自己打工完成學業(yè)的學生人數(shù)有了明顯增加,這一點非常令人擔心,因為“公平競爭”將會不再公平。
學生代表對此也同樣感到擔憂。瑞士學生協(xié)會(VSS)的Rahel Imobersteg說:“來自普通家庭的大學生在高等院校中一向處于弱勢?!?/FONT>
Rahel Imobersteg同時告訴記者:“進入高等學府的機會變得越來越不平等,因為學業(yè)的費用將越來越多地落在學生及學生家長的肩上?!?/FONT>
反對過分的州自治
因此瑞士學生協(xié)會的代表提出改革獎學金制度。Imobersteg及瑞士高等學院學生協(xié)會,也同樣認為,各州之間獎學金在數(shù)額及數(shù)量上的巨大差異應該得到平衡和統(tǒng)一。
但是至少有一點令Imobersteg感到滿意:“這項調(diào)查為大學生們洗清了名譽:‘并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是有錢的懶骨頭?!?/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