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的同學們暑假已經過半,我才剛剛經歷完德國大學的考試。德國大學沒有所謂的“考試周”,每門課的考試時間都是由任課老師自己決定的,一般是在最后一節(jié)課隨堂考試,也可根據(jù)老師自己的時間表,提前或者推遲一周。
我作為浙江大學2010年夏學期去德國慕尼黑大學的交換生,這個學期在德國的課程并不多。有意思的是,一共3門考試卻有3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門是《德國文學入門》。這門課主要講了古典文學理論、修辭以及文本闡釋,考試的形式是問答題筆試。在這門課考試的前一個周末,老師特別安排了一個Block-Tutorium(考前輔導),給我們輔導的是慕尼黑大學高年級學姐,主要是把老師上課的重點再重新羅列一遍,并補充一些練習。這樣我們應付起考試來就會容易很多。
第二門考試是《日爾曼語言學導論》,這門課是由一個Vorlesung(接近100人的大課,完全由老師主講)和一個Seminar(20人左右的研討課,老師會在課堂里安排一些練習,互動性較強)合起來的,由不同的老師講課。這門課在我剛開始上的時候認為是最簡單的,因為考試的形式是選擇題,五選一??傻鹊綇土晻r才發(fā)現(xiàn),內容特別繁瑣,考試的選擇題完全不是這么簡單就可以搞定的,老師出題非常仔細,每一個答案都長度差不多,選項之間只是換了幾個不同的詞而已,要想選出正確答案,確實需要非常扎實的知識基礎。
第三門《德國媒體制度》,是一門口試。這對于我來說,覺得非常新鮮。因為在中國的大學里基本沒有這樣的考試形式。盡管教授知道我是交換生,還是給我布置了200頁的閱讀材料,出自不同的教科書。
我之前和同學抱怨了很久,但當我看到德國學生500頁的材料時,才發(fā)現(xiàn)教授已經給了我很大的“優(yōu)惠”。其實準備口試很難,因為不知道重點,也猜不到教授會考什么,所以在準備過程中,我就只是把200頁材料通讀了一遍,把我認為重要的知識點背了一遍,就忐忑不安地去考試了??谠嚦掷m(xù)30分鐘。教授事先會做好一張時間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時間。而口試時,一個學生則要面對2個老師。上課的教授問問題,旁邊會有一名助教,負責記錄。但事實上口試是非常人性化的。當我走進教授辦公室時,平時看起來非常嚴肅的教授,顯得很和藹。一坐下來就問我對哪塊內容最熟悉。我在“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里挑了報紙,于是教授就開始問德國報業(yè)相關的問題了,整個過程就相當于一次聊天。當被問題卡住時,教授會給出一定的提示,當答的不對時,他也會及時指出。
因為我是交換生的緣故,教授在口試最后也問了一些關于中國媒體的問題。這次口試就在非常輕松的氛圍中結束了。等5分鐘后,教授就會公布成績,所以口試的效率也是相當高的。拿到成績后,教授問我這次考試的感覺,我回答說:“比想像的要簡單很多?!?BR> 當然,在德國大學里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考評手段就是論文了。在德國寫學期論文的時間非常充足。因為提交論文的時間一般是開學初,這就意味著在德國絕對不會出現(xiàn)學生一邊復習筆試,一邊趕論文這樣焦頭爛額的情況。他們有長長的假期可以寫論文,這樣論文的質量也會提高很多。假期的圖書館里可以看到很多學生桌上擺著一大疊書,那都是在寫課程論文。當然也有一些學生暑假有了別的安排,他們會在期末時就提交論文。
很多人說在德國讀書很難,但通過這半年的經歷,我覺得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最困難的是語言。只要語言過關了,在德國念書并沒有這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