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學分為公立及私立兩種,公立學校由政府部分資助,當?shù)鼐用衩磕杲患{大量的房地產(chǎn)稅為主要經(jīng)費供當?shù)貙W生免費就讀。美國法律規(guī)定,公立中學只允許接受短期學習的外國交換學生,外國學生在公立學校學習的最高時限為一年。
美國私立中學依法可以根據(jù)本校規(guī)定,接受外國留學生以學生簽證持有者身份長期就讀,直至高中畢業(yè)考上大學為止。一般而言,在美國私立中學上學,畢業(yè)后進入美國名校的比例遠大于公立中學的畢業(yè)生。據(jù)統(tǒng)計,美國著名私立中學畢業(yè)生成功進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三所常春藤頂尖大學的比例遠遠高于來自公立中學的學生,有些著名私立高中的畢業(yè)生進入長春藤名校的比例是公立高中學生的數(shù)十倍。
毫無疑問,到美國著名中學可以獲得很好的教育,可以為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不少學生、家長對美國中學名校沒有足夠的了解,沒有意識到,以數(shù)理化為優(yōu)勢的中國中學生并不都適合美國的著名中學,因為美國著名中學實行的是“通才教育”,人文學科占有很大的比重,這一點對中國學生很不利。從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大學對申請該大學的學生的要求中可以看到,哪怕是更頂尖的大學也不期望考生的數(shù)理化生等課程的比重超過全部課程的30%。
因為中美社會對于基礎的認知不一樣,中國社會對“基礎”的普遍認識側重在數(shù)理化的范疇,這也許是受幾十年來“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人生哲理的影響。雖然中國中學里,語文以及英文都是主課,然而,與美國的語文和外語教學中要求大量豐富的閱讀,以及對倫理道德、社會問題的討論有很大的差距。中國教育在基礎知識的認知上與發(fā)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幾代人知識結構的不合理,影響了整體基礎教育的結構,有偏重部分學科、缺少完整的知識體系的問題,使得中國學生在美國的精英學校里難以脫穎而出。不少中國的優(yōu)秀學生因為英文基礎無法與本土美國人相比,加之人文學科的底子太薄,到校后跟不上與中國教育體系很不相同的美國式教育,不僅不能在學校脫穎而出,反而一進學校就成了排名中下游的“分母”,從此無法振作起來,使自己的名校夢想徹底落空。
我不時收到中國留美中學生的來信,有的學生用他們痛苦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當初千方百計打入美國著名高中,可是到了這里才發(fā)現(xiàn),由于語言水平相差太大,選修美國著名高中的“主課”很困難,很多學校不允許他們選修很多成績可以加權的高學分的課,例如AP和榮譽課程那樣的高級課程。其實即使允許,常常也無法拿到可與本土美國學生競爭的好成績,造成他們很大的心理落差。有的學生甚至對我說,早知如此,還不如回國來,回到原來的高中,拿到學校的好成績,好好準備考好托福、SAT成績,反而有更高的希望考入美國名牌大學。美國的著名精英中學,有非常優(yōu)異的教育資源,把孩子送到那里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個人綜合素質(zhì)獲得很大的提高。不過,從考名校這一功利目的來講并不一定合適,她們雖然是美國學生的長春藤“輸送器”,其實并不適合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